24小时销售热线

13402079333

技术文章

我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湿度控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?

P产品分类RODUCT CATEGORY

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湿度控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?

更新时间:2025-09-28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48

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湿度控制系统是实现 “精准控湿" 与 “温湿协同" 的核心,通过加湿模块、除湿模块、湿度监测与反馈调节三大组件协同工作,结合环境温度动态适配,最终实现 10% RH~98% RH(常规区间)的湿度精准控制。其工作逻辑需同时匹配温度变化(如低温防凝露、高温防过湿),具体原理可按 “加湿机制"“除湿机制"“温湿协同控制" 三部分拆解:

一、加湿系统:实现湿度提升,适配不同温度场景

加湿系统的核心是 “向箱内空气中补充水分",需根据温度条件选择不同加湿方式(避免低温加湿时凝露、高温加湿时效率不足),主流技术分为蒸汽加湿和超声波加湿,其中蒸汽加湿(尤其是电极式)因稳定性高,是工业级设备的。

1. 核心加湿方式:电极式蒸汽加湿(常用)

电极式加湿通过 “水的电阻加热" 产生纯蒸汽,直接通入箱内提升湿度,适配中高温(>10℃)场景,具体工作流程:

加湿水箱与电极结构:设备配备独立 “加湿水箱"(内置水位传感器,防止缺水干烧),水箱内插入 3 根金属电极(通常为不锈钢材质),电极通过导线连接电源,水箱内注入去离子水 / 蒸馏水(避免自来水水垢堵塞电极或产生杂质)。

加热产汽原理:通电后,电流通过水中的离子(去离子水仍含微量离子,具备弱导电性)产生热量,使水加热至沸点(100℃,标准大气压下),生成纯蒸汽;电极插入水中的深度可调节(或通过水位传感器控制水位),水位越高,电极浸入面积越大,产汽量越大(加湿速率越快)。

蒸汽输送与扩散:产生的纯蒸汽通过 “蒸汽管道" 输送至箱内风道(与加热 / 制冷后的空气混合区域),借助箱内离心风机的强制循环,蒸汽快速扩散至整个工作室,均匀提升空气中的含水量,避免局部湿度过高。

适配场景:适合温度>10℃的加湿需求(如 25℃/50% RH、85℃/95% RH),尤其在高温高湿(如 85℃/85% RH)场景下,蒸汽加湿不会引入额外降温(避免影响温度控制),且蒸汽纯度高,不会污染样品(如电子元器件、精密材料)。

2. 辅助加湿方式:超声波加湿(适配低温 / 低湿度场景)

超声波加湿通过 “高频振动雾化水分" 产生微小水雾,适合低温(5℃~10℃)或需快速提升低湿度(如 10% RH→30% RH)的场景,原理如下:

雾化核心:超声波振子:加湿模块内置 “压电陶瓷振子",通电后产生 1.7MHz~2.4MHz 的高频振动,将水箱中的去离子水击碎成直径 1~5μm 的微小水雾(雾滴颗粒远小于蒸汽,更易扩散)。

水雾输送与汽化:水雾通过 “风机 + 风道" 吹入箱内,在箱内空气流动中快速汽化(吸收少量热量,需温度系统补偿),从而提升空气湿度;因雾滴未汽化时可能附着在样品表面(导致凝露),通常需在风道内加装 “汽化加热器"(轻微加热至 30℃~40℃),确保水雾汽化后再进入工作室。

适配场景:适合低温(>5℃,避免雾滴结冰)、低湿度提升需求(如 - 10℃→5℃升温过程中,需将湿度从 10% RH 提升至 40% RH),但在高温高湿(>60℃)场景下,雾化效率会下降(水汽易重新凝结),因此较少单独用于高温场景。

二、除湿系统:实现湿度降低,分 “冷却除湿" 与 “转轮除湿"

除湿系统的核心是 “从箱内空气中移除水分",需根据目标湿度(低湿度 vs 中高湿度)选择不同技术,常规设备以 “冷却除湿" 为主(适配 15% RH 以上),低湿度(<15% RH)需求需叠加 “转轮除湿"。

1. 常规除湿:冷却除湿(适配 15% RH~98% RH)

冷却除湿利用 “空气降温至露点以下,水分凝结析出" 的原理,是设备最基础的除湿方式,与温度控制系统的制冷模块协同工作:

除湿核心:蒸发器(与制冷系统共用):高低温箱的制冷系统包含 “蒸发器"(箱内换热部件),除湿时,制冷系统启动,蒸发器温度快速降至 “箱内空气露点温度以下"(如箱内空气 25℃/60% RH,露点约 15℃,蒸发器温度需降至 10℃以下)。

水分凝结与排出:箱内高湿空气在风机带动下流经蒸发器表面,空气中的水汽遇冷(低于露点)凝结成液态水,附着在蒸发器的翅片上;蒸发器下方设有 “接水盘",凝结水通过排水管导入设备外部的废水桶(或直接排出),从而降低空气中的含水量。

除湿速率调节:通过控制 “制冷系统的运行功率"(如压缩机启停频率、膨胀阀开度)调节蒸发器温度:需快速除湿时(如 95% RH→50% RH),加大制冷功率,降低蒸发器温度(如降至 5℃),加速水分凝结;需缓慢除湿时(如 50% RH→30% RH),减小制冷功率,避免温度过度下降(影响温度控制)。

局限性:冷却除湿的湿度受 “蒸发器温度" 限制(通常蒸发器温度约 - 5℃,对应箱内湿度约 15% RH);若温度低于 10℃,空气中水汽含量本身较低,冷却除湿效率会大幅下降(易导致蒸发器结霜,反而影响换热),此时需叠加转轮除湿。

2. 低湿度除湿:转轮除湿(适配 10% RH~15% RH)

针对低湿度需求(如电子元器件的低湿存储测试),设备需在冷却除湿基础上增加 “转轮除湿模块",利用 “吸附材料" 主动吸附空气中的水分:

转轮结构:吸湿区与再生区:转轮为蜂窝状结构(表面积大,吸附效率高),内部填充 “硅胶" 或 “分子筛"(高吸湿材料,可吸附自身重量 20%~30% 的水分);转轮分为 “吸湿区"(占转轮面积 70%,与箱内空气接触)和 “再生区"(占 30%,与高温再生风接触),转轮以 10~20 转 / 小时的低速持续旋转。

吸湿过程:箱内低湿空气(如 20% RH)流经转轮 “吸湿区" 时,空气中的水分被硅胶 / 分子筛吸附,空气湿度降至 10% RH 以下,再通过风道送回工作室;同时,转轮旋转将 “吸附饱和的吸湿区" 带入 “再生区"。

再生过程(关键:避免吸附材料饱和):再生区通入 “高温干燥风"(由独立加热器加热至 120℃~150℃),高温风将吸附材料中的水分蒸发出来,形成高湿再生风,通过排风管道排出设备外部;再生后的吸附材料随转轮旋转回到吸湿区,继续吸附水分,实现 “连续除湿"。

适配场景:适合低湿度需求(如 10% RH~15% RH),或低温(<10℃)场景下的除湿(避免冷却除湿结霜),但需额外消耗电能(再生加热),且转轮需定期更换(硅胶 / 分子筛吸附能力会随使用时间衰减,通常 1~2 年更换一次)。

三、温湿协同控制:避免温湿相互干扰,实现精准联动

湿度与温度高度关联(相同含水量的空气,温度变化会导致相对湿度反向变化:温度升高,相对湿度降低;温度降低,相对湿度升高),因此湿度控制系统需与温度系统 “动态联动",避免单一控湿导致温度失控,核心逻辑如下:

1. 湿度调节的温度补偿机制

升温过程中的湿度补偿:当设备从低温(如 - 20℃)升温至高温(如 80℃)时,箱内空气温度升高,相对湿度会大幅下降(即使含水量不变)。此时湿度系统需主动加湿:温度控制系统反馈 “升温速率"(如 2℃/min),湿度系统同步计算 “所需加湿量",通过电极式加湿模块逐步补充蒸汽,确保温度升至目标值时,湿度同步达到设定值(如 80℃/90% RH)。

降温过程中的湿度补偿:当设备从高温(如 80℃)降温至低温(如 - 10℃)时,空气温度降低,相对湿度会升高(易接近露点,产生凝露)。此时湿度系统需提前除湿:在降温前启动冷却除湿,将箱内湿度降至 “低温对应的安全湿度"(如 - 10℃时,安全湿度≤30% RH,避免凝露),降温过程中根据温度下降速率微调除湿量,防止湿度超标。

2. 反馈调节:PID 算法实现精准控湿

湿度控制系统通过 “湿度传感器 + PID 控制器" 实现闭环调节,确保湿度稳定在目标值 ±3% RH~±5% RH 范围内:

湿度监测:箱内安装高精度 “电容式湿度传感器"(响应时间<5s,精度 ±2% RH),实时采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数据,传输至 PID 控制器。

PID 运算与指令输出:PID 控制器将 “实际湿度" 与 “设定湿度" 对比,计算偏差值,通过比例(P)、积分(I)、微分(D)算法输出调节指令:

若实际湿度<设定湿度(如设定 50% RH,实际 45% RH):控制器指令加湿模块加大产汽量(如提升电极水位、增加超声波振子功率);

若实际湿度>设定湿度(如设定 50% RH,实际 55% RH):控制器指令除湿模块加大除湿量(如提高制冷功率、启动转轮除湿)。

动态修正:考虑到温度变化对湿度的影响,PID 控制器会同时接收 “温度传感器数据",动态修正调节参数(如高温时减小加湿量修正系数,低温时增大除湿量修正系数),避免温湿干扰导致的参数波动。

四、关键组件与性能保障:避免湿度失控的核心设计

防凝露设计:箱内风道、样品架等部件采用 “防凝露涂层"(如特氟龙涂层),避免湿度较高时水分凝结在部件表面;低温场景下,湿度传感器周边设有 “微型加热器"(加热至露点以上 2℃~3℃),防止传感器自身结露导致测量误差。

水质保障:加湿用水必须为 “去离子水 / 蒸馏水"(电阻率>1MΩ・cm),避免水中杂质(如钙、镁离子)形成水垢,堵塞电极或超声波振子(水垢会导致加湿效率下降 30% 以上,甚至损坏部件);设备配备 “水质检测传感器",水质不达标时报警,提醒更换水源。

过湿保护: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 “实际湿度超过设定湿度 10% RH 以上"(如设定 90% RH,实际 100% RH),系统立即启动 “紧急除湿"(同时开启冷却除湿和转轮除湿),若 10 分钟内湿度仍未下降,设备报警并切断加湿模块,避免样品因过湿损坏(如电子元器件短路)。

总结:湿度控制系统的核心逻辑

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湿度控制,本质是 “根据温度动态调整加湿 / 除湿策略":通过蒸汽加湿(中高温)、超声波加湿(低温)实现湿度提升,通过冷却除湿(常规湿度)、转轮除湿(低湿度)实现湿度降低,再借助 PID 反馈调节与温湿协同机制,最终实现全温度区间的湿度精准控制。其设计需同时解决 “温湿干扰"“低温凝露"“低湿效率" 三大痛点,确保在模拟环境时,湿度参数严格贴合测试标准,为产品可靠性验证提供真实的湿度环境。


  • 电话:TEL

    021-67252666

  • 邮箱:EMAIL

    qingjiyiqi@zhongguoqingji.com

  • 传真:FAX

    86-021-67256880

版权所有© 2025 上海倾技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 备案号:沪ICP备09008293号-2

技术支持:环保在线     管理登录     sitemap.xml

TEL:021-67252666

扫码加微信

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179号